桃 子 笔 记|P e a C H S a Y S
人来到这个世界上到底是为了什么?长大后我还是经常思考这个问题。
很多人说:“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的任务是不同的,有人是为了爱,有人是为了钱,有人是为了名…”。
我不太认同,名与利这些都不是人这种感性动物的终点,哪怕你再理性,都会有因为七情六欲破功的时候。直到前两天看阿兰·德波顿在一本书中这样说,我才觉得找到了关于这个问题认同的答案:
“人为什么要追求显耀的身份…有一个显然不为权势规则所关注的字眼却能更准确地表述我们心中地渴慕,那就是”爱“…金钱、名声和影响只能视为”爱“的表征——或者是获取爱的途径——而非终极目标…”
人来到这个世界上到底是为了什么?为了爱,亲密之爱与社会之爱。
前段时间到北京出差,和大学时结识的亲姐妹Ina相聚了。
大学时期Ina因为自己是同性恋有很强的身份认同焦虑,经常性的情绪不稳定。毕业之后大家虽然不在一个城市,但是经常会联系。这两年我觉得他情绪稳定很多,整个人给我的感觉越来越成熟了。我以为我的姐妹真的长大了。
然而人只有线下相处时你才知道他的真实状况。当我到了北京住在Ina家里,密切相处才发现我的姐妹并没有好起来,只是他找到了“救自己”的新的方式——性。

晚上我正在他家撸猫,他突然说:“你先在家,我出去办个事。”
这个事就是出去找男人,并且后来他告诉我,二十多岁的他每次都只约年纪大很多的中年男人,并且每周都要有,如果没有的话他就会感觉很孤独很难受。
Ina告诉我只有中年大叔才会令他有性趣,他渴望的倒也不是性行为本身,而是被大叔抚摸、抱着的感觉,让他觉得自己被需要被关爱。

这让我想起前段时间和一位性心理咨询师朋友聊,她从事这一行业见识过许多私生活不太“正常“的人。
有的人找她说,很爱自己的妻子,但就是习惯性寻求婚外性行为,并且会享受激怒妻子的过程。就像个做了坏事的小孩想要引起父母的注意一样。
也有女性找她聊,说自己性生活混乱,一方面有心理负担觉得自己很浪荡但另一方面又停不下来,因为只有性才会让她觉得是温暖的。她渴望爱,但却难以和别人建立稳定的亲密关系,总是潜意识里觉得不长久,习惯性地想要去破坏。而性,可能是她最接近“爱”的时候。
年纪小的时候我会觉得这样的故事就是单纯的纵欲,但现在我会觉得纵欲的动机绝不只是荷尔蒙作祟,它更多是——渴望爱。我们以为我们渴望的是性生活,其实渴望的不过更多是与爱相似的抚摸、亲吻、性...
而你也不能用社会道德标准来评判Ina或是那些人,因为那些听起来不太“正常”的私生活模式,大多起源于有缺陷的原生家庭或者青少年时期的重大恶性事件,简单理解就是缺爱。
缺爱心理最主要的形成原因是我们在婴儿或者童年时期的依恋需求没有得到满足,因而内心缺少稳定且安全的心理状态。

同时“缺爱”也会有许多外在的性格表现形式,而这些就与我们处理亲密关系的方式息息相关了。其中有一项非常常见的缺爱特征,那就是“肌肤饥渴”:
研究表明,在幼年时期缺少与父母亲密接触的人类,会有更“肌肤饥渴”。进而容易表现为喜欢与人肢体接触,在与人身体接触的过程中获得满足。更强烈的表现,就是喜欢与人发生性行为,但其实他们追求的更多是性过程中的抚摸与亲吻。
比如我的好朋友Ina,他在小时候很少得到父亲的关爱,对于父亲的依恋没有得到满足,进而长大后在性生活中就表现为了渴望与中年男人发生关系。

除了“肌肤饥渴”,缺爱还有多种表现方式,最常见的还有追求刺激,比如有人喜欢施虐和受虐或是用其他特殊癖好来满足自己,再比如习惯性出轨来刺激另一半。他们大多在与父母的亲密关系中,形成了自我否定的内在心理。于是长大后在亲密关系中,喜欢用破坏性的行为来证明自己不配被爱。

英剧《普通人》的女主出生在一个重男轻女的家庭里,父母离婚,她和哥哥跟着母亲生活。哥哥经常性地对她施暴,但每每这个时候女主的母亲都视而不见。
好不容易考上大学逃离家里,女主开始了自己的生活,但仍然逃不掉原生家庭的圈套。女主经常换各种男朋友,并且习惯对方对自己施暴,到后来她会主动要求每个男朋友抽打自己。虽然疼痛绝望,但女主觉得这才是自己的命运...直到她的发小兼伴侣不断治愈她:“你是值得被爱的。”

而现实生活中,我们很难会有《普通人》女主的运气,遇到带自己走出来的人,并且没有处理亲密关系的能力,还会一再搞砸。
拥有爱的人往往对爱触手可得;而缺爱的人更渴望爱,却常常爱而不得。
每个人都是值得被爱的,只是有些人没那么幸运罢了。想想上帝的游戏设定,还真是残忍。
关于爱这场人生游戏,后天提高游戏装备也是完全可以的。寻求心理医生、试着原谅自己的原生家庭、养只狗或者猫来拿钱买爱等都是可以尝试的方法,但无论如何,用滥性来治愈自己,绝对是最无效且有容易副作用的方法,因为性过后不过是更加一望无际的孤独,在这之中我们还有可能错失高质量的爱。
愿我们做爱都是因为爱,而不是为了爱。

P e a C H S a Y S
— 你可能错过的近期推文 —
— 桃子的店「桃桃优选」,有范儿的姑娘都逛这里 —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桃子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