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 子 笔 记|P e a C H S a Y S
前段时间重温王小波的《黄金时代》,突然发现,这本1991年首次在中国台湾出版的中篇小说,竟然在30年后还没有被改编成电视剧或电影。
2016年,王小波遗孀李银河将他全部作品的版权都授予一家文化公司,李银河说:“最希望搬上荧屏的还是《黄金时代》,我特别希望《黄金时代》能拍出来。”
但是直到现在,人们想起《黄金时代》里的陈清扬,还是很难将这个“她决定上山找我时,在白大褂底下什么都没穿”的尤物和娱乐圈中的任何一个女明星对应起来。毫无疑问,陈清扬是颓废的、破败的、“支离破碎”的欲望结合体。

人们似乎总是偏爱这类女人。她们够美,却要么“美而不自知”,要么“美而太自知”;她们够诱人,却自带了一种生人勿近的疏离感,我们都知道,她的欲望并不对外开放。
今天,桃子就来聊聊三位将“破碎感”发挥到极致的尤物,和通过她们的表演塑造出的让人再也忘不掉的荧幕形象。

谭卓:长着一张自带故事的脸
谭卓拍过不少文艺片,的确,她长着一张文艺片导演都会偏爱的脸。在娄烨导演的《春风沉醉的夜晚》中,谭卓演的是主角,尽管,她被各种人说“可能最适合演女配角”。
《春风沉醉的夜晚》里的谭卓把天真与妩媚柔和到了一起,整部电影的色调都很昏暗,演员也都带了一种“灰扑扑”的尘土感。但谭卓的眼神,却仍旧那么犀利,她很倔强,很固执,整个人的气质中都带着一种“自毁”的欲望感。


- 《春风沉醉的夜晚》,2009 -
但让更多人记住谭卓的,却是另一部电影:《我不是药神》。
其实,在这部片子里,谭卓的戏份并不重,甚至到了后期都让人想不起来还有她的戏份。当年,电影还没上映,海报和剧照已经泄出的时候,很多人期待文艺片届“小郝蕾”谭卓的所谓“大尺度”表演。

《我不是药神》里,谭卓饰演的刘思慧则更属于边缘群体。为了给患有白血病的女儿筹钱,思慧晚上的俱乐部里跳钢管舞,俱乐部里的灯光很陆离,思慧身着的衣服也很清凉。

有人说这个片段是整部电影中最性感的片段,但我却认为正因为这样“破碎的性感”,才能更好反衬出思慧的纠结、“认命”与破败。
思慧是个单亲妈妈,为了给女儿筹钱治病,她学得很“懂世故”。在勇哥(徐峥饰演)提出要送她回家后,她就明白了之后将要发生什么。于是思慧上来就说了一句“勇哥你先等会,我洗个澡”,接着,她换好睡衣,一边脱掉自己的衣服,一边脱掉勇哥的外衣。这是成年人之间的对话。

“勇哥,抓紧时间吧,要不孩子一会儿又醒了。你在这放不开,楼下有个宾馆,咱俩开个房去。”
短短几句话,就把思慧的处境讲得很清楚:生病的女儿和她同住,孩子睡了,她却要在另一个房间和不同的男人纠缠。这几句台词又将思慧的“主动”表现了出来——她没法不主动,她明白这些“规则”。

后来,谭卓在回忆起演这段戏的时候,写了这么一句话:“思慧在这场交易里没有表现得自己很弱势很被动,她在这种状态下依然保持了一种尊严。我不怕,来吧。”

思慧是天生就属于谭卓的角色,她那张棱角分明的脸,跟幼态毫无关系,却也并不显得成熟。而放到剧外,谭卓出圈的写真也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拍摄时的角度或视角并不是那么“正”。通常来说,半脸、侧脸,甚至背影都非常适合她。
谭卓就是这样,风情又天真。


郝蕾:最“柔软”的文艺片女神
提起“双马尾”,可能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各种漫画里的软妹形象,但桃子第一个想到的,永远都是扎着双马尾坐在船上,浅浅笑着的余虹(郝蕾饰演),背后是金灿灿的打到水面上的夕阳。

“双马尾”版郝蕾,几乎承包了我整个“文青阶段”的QQ头像。
郝蕾在演从小镇考到北京的女孩“余虹”,其实也是在演她自己。现在很多人提起那部电影,想到的都是一开场就在野地里“亲密”的所谓“大尺度戏”,想到的都是郝蕾在剧中贡献出的炙热、勇敢和倔强。
当“纯欲风”成为了一个在各种社交软件上被滥用的词语,我却认为,她才能担得起20年前的那种又纯又欲。那首郝蕾唱过的《氧气》里的歌词,同样充满了一种末世感:
对我笑吧,笑吧
就像你我初次见面
对我说吧,说吧
即使誓言明天就变
享用我吧,现在
人生如此漂忽不定
想起我吧,将来
在你变老的那一年
郝蕾的美,是自由的、随性的。她知道自己美,所以她从来不固化于一种荧幕形象。
她可以是《浮城谜事》中被出轨后哭着给自己闺蜜打电话的“普通妈妈”,但也同样敢爱敢恨,和丈夫断了联系,就再也不回头。

她还可以是女性电影《春潮》中人到中年却还没有固定伴侣的单亲妈妈,甚至,连孩子都是未婚先孕的。女儿的生父从未在电影中出现,只有一个神秘的“男友”,若隐若现。


每个文艺青年都会记得郝蕾,没看过郝蕾主演的电影,就根本不能被称为“文青”(虽然这个词儿现在已经成了贬义词)。不过,前段时间让郝女神再次回到大众视野却是她参加的一档文化访谈类节目《十三邀》。
郝蕾说,年轻的时候她以为爱情就是全部,但现在不是了,爱情只是生活里很小的一个部分。她很早就出道,没有家人在旁边,“我找了一个男朋友,这个亲密关系替代了很多的职位,替代了爸爸、哥哥”。

很多人说,现在的郝蕾已经失去了当年拍《浮城谜事》和出演《恋爱的犀牛》的那种灵气,说现在的她胖了、老了。但在和许知远的对话中,我却再次被她身上的智慧和清醒打动。
她可能不是那种艳丽型的长相,而我们爱的,就是她身上那种散发着松弛感的、叛逆、倔强的韵味。

周迅:“不精致感”让她更加真实
人们想起周迅,脑海中第一个冒出来的字可能就是“灵”。
《李米的猜想》中,周迅饰演的李米几乎不施粉黛,她穿着格子衬衫,做着4年前爱人的职业——开出租车。她的头发总是很乱,蓬松,嘴里叼一根烟,脸上的皮肤并不光滑,连雀斑都没有遮一遮。

- 《李米的猜想》,2008 -
周迅总是能演好这种天然的“自毁感”,你看到她的脸就知道,她就是那种爱人失踪了哪怕掘地三尺也要把他找出来的女孩。她的眼睛那么清澈,看起来既单纯又不经世事,但她的行动力却很足,很有韧劲。

我偏爱“不精致”的周迅。
同样,《苏州河》中周迅同时饰演的两个角色也把她那种“粗粝”的美发挥到了极致。电影的故事很简单,苏州河是一条穿过上海的肮脏的河流,一位以拍照片为生的摄影师接到了酒吧老板的拍摄单子,并不复杂,老板让他拍在店里游泳的“美人鱼”。

在和“美人鱼”慢慢熟识的过程里,摄影师了解到了一段故事,关于马达和牡丹。这样的情节下,诞生了那段著名台词:
“如果有一天我走了,你会像马达一样找我吗?”
“会啊。”
“会一直找吗?”
“会啊。”
“会一直找到死吗?”
“会。”
“你撒谎……”
这是一部典型的娄烨式电影,你不能抱着去看情节的心里来分析整部片子,因为它里面有太多的矛盾点。摇摇晃晃的镜头、被各种亮色充斥的画面、冗长的仿佛没有尽头的旁白…这是最适合周迅出演的电影。
作为牡丹的她,梳着两根长长的辫子,脸上很干净,眼神很干净,却有别人都没有的热烈的、不计后果的爱。
作为“美人鱼”美美的她,眼影总是亮晶晶的,穿着绿色吊带裙,戴着金色假发,涂着很红的口红。美美是堕落的、飘渺的,难以被抓住的。我倒是认为,“牡丹”和“美美”共同构成了一整个周迅。

诚然,周迅也有很精致的“女明星”一面,但我还是喜欢她特真实而随性的那一部分。比如在采访中被问到“怎么理解男人”的问题,周迅就很直接地说:“不理解”。
在面对访谈届“主持黑洞”陈鲁豫的提问时,周迅说自己也不明白为什么很多人都觉得她 是个敢爱敢恨的人。够洒脱,我可太喜欢了。



P e a C H S a Y S
撰文 奶啤
出品 桃子笔记
— 你可能错过的近期推文 —
— 桃子的店「桃桃优选」,有范儿的姑娘都逛这里 —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桃子笔记